马来人的语言焦虑
Bahasa Jiwa Bangsa语言是一个族群的灵魂。除了少数没有文字的族群( 或许他们也异常的无奈),国内主要族群, 对各自语言的应用和学习,都有着不可妥协的坚持。 这当然也是先贤在设计这个国家制度时,所达致的一种共识。 尽管过去有马来文“单一语言”政策的呼吁和隐议程, 但这个议程已随着我国少数族群强烈的反弹, 以及全球化维护少数族群文化语言遗承的思潮发展, 同化性的政策已成为不入流的狭?思想。 取而代之的则是包容丶尊重丶接受丶欣赏和维护的思维。
若看看这几天媒体对马来语/国语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 马来族群在全球化的洪流中,进入了比过往更为焦虑的处境。 紧接下来,马来语的应用将会是一个持续浮上台面, 充满社会与族群张力的国家议题。
前巫统部长莱士雅丁日前在《马来西亚前锋报》撰文指出, 官方与社会各领域逐步忽略了马来语的应用, 不再强调和重视马来语,这是国家的一个警钟, 也是马来族群一个潜伏的危机。近年来,这位一度开明和包容, 受过高深教育,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马来政治精英, 在捍卫马来语的力度,越老越是弥坚, 也成了国家马来语的主要卫道者。
前马大校长嘉仕蒙,强调英语的应用, 要求大学学术人员以英文发表学术论文,坚持学术自主和绩效, 以求提升马大的国际学术地位。在掌校期间, 嘉仕蒙饱受网络匿名攻击和右翼部落客公开的指责, 指其忽略马来政治正确的路线。阿都阿兹巴利(Abdul Aziz Bari)教授日前还特别撰文,捍卫嘉仕蒙的学术立场。他强调, 若不应用英文作为学术发表,国家学术界将无法与国际接轨, 对国家毫无利益可言。
土权的依布拉欣阿里,再度淌这滩浑水, 直指华商以英语能力低落为藉口,排斥雇用马来大学毕业生, 造成他们失业。而与此同时,前高教部副部长赛夫丁则表示, 真正的问题在於学术和就业资格,不应被视为种族议题。
我们不难察觉,马来族群对强化马来语议题抱着极度矛盾的心态。 有经济能力的马来社会精英和“海归派”, 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与国际学校或把孩子从小送到国内外以英语教学 的寄宿学校; 玛拉外国大学预科班和在私立大专学院就读的马来子弟, 都以学习英语为主,这还不包括那些开始注重中文学习, 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的马来家长。与此同时,国内中小学, 甚至各别大学,却又强调马来语教学, 继续造就更多英语掌握能力不符合全球化市场要求的诸多学子。
马来社会的族群内部矛盾,与对本身语言未来的焦虑, 将对国家各领域带来冲击。我们也可以预期, 不少缺乏迎向市场竞争需求和全球化强势语言, 尤其是忽视英语应用的马来领袖, 将成为马来族群和国家前进的绊脚石。
而这一刻,身为国民的我们, 若仍无法掌握基本马来语的应用和选择不与马来族群建立更多的互动 ,甚至摆出族群优越的姿态,我们将面对的是马来保守势力和“ 卫道者”更强硬推进“强化马来文”的议程,甚至成为了国家“ 语言政治”的牺牲者。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言路·作者:颜炳寿